中國旅游新聞網訊 12月23日,筆者自剛剛落幕的武陵源區政協五屆四次會議獲悉,針對發展旅游地產面臨的政策機遇,武陵源區直政協第二聯絡組的委員們通過調研,提出武陵源要抓住時機,因地制宜發展旅游地產。
委員們認為:張家界是全國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對發展旅游業的重視和安排,不僅有利于促進武陵源區旅游業發展,也是武陵源區發展旅游地產的大好時機。張家界市政府在去年9月適時出臺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引導和鼓勵房地產開發市場主體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戶型結構,可將普通住宅開發項目調整為非住宅開發項目,按市場需求調整商品房戶室戶型。對整棟已開發但未售的住宅房屋,開發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申請作業態調整。”這些利好政策環境,都是武陵源區大力發展旅游地產的大好時機。
就如何發展武陵源區旅游地產,委員們通過認真調研,提出結合區情謀劃旅游地產,因地制宜發展旅游地產。
結合區情謀劃旅游地產。一是摸準底子。應根據旅游發展趨勢和景區最大承載量,對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接待設施進行全面梳理,對不能滿足旅游接待需求的環節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搭好架子。對需要完善的旅游接待設施進行科學合理規劃,策劃包裝一批旅游綜合服務地產項目,形成覆蓋景區、城區、鄉村的旅游地產框架,滿足未來旅游發展需要。三是解決票子。按照“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原則,根據規劃的旅游地產項目定位,加大招商選商引資力度,吸納更多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參與武陵源區旅游地產的開發建設。
因地制宜發展旅游地產。一是適當發展旅游景點地產。旅游景點地產是指在旅游區內為游客旅游活動建造的具有各種觀光、休閑、娛樂性質而非住宿型的建筑物及關聯空間。去年建成運營的武陵源地質博物館,不僅向游客普及了張家界地質地貌知識,其博物館本身也成為一個讓中外游人駐足游覽的景點,其產生的綜合效益十分明顯。顯然,各景區游人中心也屬于此類旅游地產。二是大力發展旅游商業地產。繼續鼓勵支持溪布街創新經營模式,爭創4A景區,提升經營效益,做大做響品牌。同時,努力優化施工環境,加快桃花溪歡樂谷特色街區建設進度,積極創造條件確保百溪溝特色街區盡早開工建設。其次要打造旅游綜合體。鼓勵開發商深入挖掘土、苗、白、侗等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吸納更多社會資本進駐武陵源,把巖門商貿城、魅力湘西文化廣場、標志門·九院十街、武陵新天地等項目建設成新的旅游商業文化廣場,成為新興的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體、學、療、悟”等旅游需求的旅游服務綜合體。
委員們還提出要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和天子山、中湖、森林公園民族風情小鎮建設,吸引社會資本打造一批特色餐飲店、民俗特色客棧、名品專賣店、地方特產店、美容養生店,不斷提升餐飲、住宿、娛樂、休閑、購物等服務水準和檔次,延伸產業鏈條,增強產業效益。做好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的環境美化、亮化、綠化,每個村成片包裝建設一到兩個旅游地產項目,真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支持,將沙坪綠景休閑園項目建設成一個集高爾夫、別墅、商務會所、休閑娛樂、室內外體育場所、會館、浴場為一體的高爾夫度假村,使這里成為高端階層和智慧人士的精神家園,推動高端旅游市場發展。鼓勵開發商根據旅游市場需要,開發產權式酒店、分時度假酒店、養生酒店、養老酒店、樹屋酒店、汽車旅館等特色酒店,既能滿足游人個性化需求,又能培育一批穩定的旅游客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