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為24口古井老井安裝井蓋基礎上,水井清淤已被列入明年居民自治的‘一號’項目!”昨天上午,姑蘇區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黨委書記張英纓忙著和幾家古建公司聯系清淤業務,她對記者說:“我們至少要提供兩家有資質的單位供居民選擇。”
社區居民自治項目,被稱為“伲自家的實事工程”,是姑蘇區在推行“政社互動”中迸發的新創意。社區黨委負責制度、流程設計和統籌指導,居民提出項目提案,并與社會組織對接,拿出方案,經居民民主評議中標后實施。“古井老井維護”,正是地處平江歷史街區的鈕家巷社區今年實施的自治項目之一。
67歲的黨員龔桃珍對水井清淤舉雙手贊成。作為“古井老井維護”項目提案人和居民共治協商小組組長,從今年4月上旬啟動到10月末結項,她全程參與,樂此不疲。“我們從小生活在井邊。大熱天,井水冰涼,用網兜把西瓜浸到井水里,晚飯后撈起來,搖著蒲扇吃西瓜;大冷天,井水溫熱,擦門窗、淘米洗菜不凍手……”如今,“井畔”生活已漸行漸遠,古井老井卻成為古城旅游的看點。“游客一多,向井內扔垃圾的事經常發生。給井加了蓋子,污染少了,但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清淤!”她告訴記者。
聽說“古井老井維護”項目有了“續集”,原施工方負責人顧朝鳳非常高興,“龔阿姨她們非常認真,光井蓋設計我們就討論了20多天”。要防盜,井蓋不能用不銹鋼的;井蓋材質要環保,透氣性還得好;為方便老人維護,井蓋重量不能超5公斤……精打細算下,最后24口井安裝上了防腐木井蓋,還有了編號和標牌,只花了1.47萬元。
居民自治項目,不僅圍著自家生活打轉,更為古城保護做力所能及的事,鈕家巷社區的做法贏得眾人點贊。平江歷史街區管理辦主任呂巧明說:“古井老井是蘇州的文化符號之一,僅平江歷史街區就有141口。由于位置太分散,統一維護和修繕難度較大。鈕家巷社區居民的自治意識和文化自覺令人感動。”
水井清淤,一口井至少要2000元。錢從哪里來?張英纓底氣十足:近日,蘇州市委組織部等部門聯合發文,決定從2016年起,按每個社區每年20萬元標準設立“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經費”,“自治管理類”明確列入經費支持范圍。她說:“有了這筆經費,清淤項目可以做得更好。我們還可以成立志愿服務隊,讓古井老井保護繼續接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