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堵”不分南北,“擠”不辨東西——作為中國目前時間最長的假期之一,“十一”黃金周的第一大“頑疾”,依舊是人山車海。對于長假的記憶何時能不再非“堵”莫屬?同堵同擠同焦慮,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與大家一同急切呼喚帶薪休假的切實推行。
出行遇堵:高速成超級停車場
10月1日凌晨3時,江蘇蘇州,滬寧高速蘇州段一片大堵車,綿延18公里。
1日10時,湖南岳陽,京珠高速經歷“最堵高速”。短短60公里記者目睹5起事故,涉及車輛最多的一次是7車連撞。交通事故不斷,造成行駛緩慢。
2日凌晨,云南麗江:600公里的路程,原本6小時就能開到,但車輛卻走了15個小時。許多時候,靜止的高速就像個超級停車場。
景區遇擠:等電梯花了一小時
1日下午,浙江杭州唯一的地鐵線,假日迎來史上最高人流量。龍翔橋站是離西湖最近的站點,摩肩接踵,人多得都快崩潰了,聽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用暫停售票來“限流”,還有些站點不得不采取“只出不進”的方法。
2日11時,上海東方明珠塔,一名游客為登上該塔的觀景臺,排了四次隊,前后花了兩個小時——買票,排隊10多分鐘;進塔身,隊伍繞塔底一周,排了半小時;等電梯,排隊一小時;進入大廳還得等,排隊10多分鐘。許多在隊伍中的老人孩子痛苦不堪。
2日19時,同樣是在上海,由于從南京東路前往外灘的人流量太大,大量武警出動,成了“人肉斑馬線”,他們手拉手“筑起”為行人指引路線的人墻,并隨著紅綠燈的變化變換隊形。在長達500多米的路上,每隔七八米就有一位武警,保證行人與機動車分開。
面對一到長假,神州大地就到處“添堵”的情況,新華社記者呼吁,要根治“集中式”休假帶來的資源和空間緊張,就需要真正推行帶薪休假、錯峰休假。沒人趕“黃金周”的熱鬧,行得舒心、玩得盡興——這一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