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一位來自周口、身患輕度腦萎縮的63歲老人在南陽路群辦路口附近走失,這讓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找,使勁兒找。哪怕是力氣耗干、傾家蕩產,也要把媽媽找回來!”說這句話的人叫許翠,今年34歲,她是老人的二兒媳。這些天,她和家人拿著印制的55000張“尋人啟事”跑遍了鄭州的大街小巷,每到一處,她總是滿眼熱淚苦苦向路人哀求:“婆婆待我像親生女兒一樣,請幫我早點找到她……”
看著許翠那雙因勞累過度布滿血絲的眼睛,許多市民感動了。有人在路口幫忙發起了傳單,有人打電話開始動員親朋好友,還有不少車主在現場自發組成了一個“尋親車友團”…
昨日中午,一排整整齊齊的汽車??吭邳S河路經七路口南側,不時有陌生人停下車跑過來與許翠和家人打招呼。他們有的是從微博上看到這條信息,有人是在微信上了解到這段尋親經歷。
“謝謝,謝謝……”看到這一幕,許翠情緒激動地拉起丈夫匆匆跑到最右側第一輛車前,然后一路向左逐個朝車主表達謝意。
“怎么了?什么事兒?”幾分鐘后,又有一輛寶馬車在旁邊停了下來,經過簡單了解之后,車主張女士二話沒說打開了車門,“我老家也是周口的。來,老鄉,在我車上也貼幾張!”
不一會兒,在親戚和幾名經八路巡防隊員的幫助下,一輛輛品牌各異的轎車全都貼上了相同的宣傳單。一眼望去,由20多輛轎車連接而成的一條長龍足足百米長。
下午1點50分,一切準備就緒。許翠和家人曾在一位熱心人的事先提醒下,早早獲得了一條最佳發放宣傳單的信息。他們聽說紫荊山公園下午有場環衛工運動會,就想趁著人多讓大家幫幫忙。
十幾分鐘的車程,許翠和家人帶著車隊來到了紫荊山公園,在給每一位參加活動的環衛工發放宣傳單前,他們先一路小跑到附近的一家小商店購買了10件礦泉水。
“從早上到現在,你們連一口水都沒喝……”給所有環衛工發完水和宣傳單,許翠拿著兩瓶礦泉水,滿臉歉意地走到了兩位幫忙的同齡人身邊?!案覀儊磬嵵菘?0天了,一句謝謝都沒來得及說。”
兩個人都是許翠丈夫在周口老家多年的好朋友,一個叫陳振海,一個叫于立國。自打10月12日晚上他們從微信上了解到這件事情后,就開車趕到鄭州幫忙,油費自己擔,住宿想辦法。到現在,他們每個人的車至少都跑了1000多公里路?!懊刻煸缟喜坏?點就開始開著車尋找,凌晨兩三點才睡。心里實在過意不去……”提起兩位朋友這些天來的付出,許翠眼圈紅了,“等婆婆找到了,說啥得好好感謝恁?!?/span>
許翠的婆婆趙翠平63歲,有兩個兒子,許翠是二兒媳婦。今年十一長假過后,許翠從老家周口太康把趙翠平接到了鄭州。意外的是,10月12日那天下午3點多,身患輕度腦萎縮、記憶力比較差的婆婆在南陽路群辦路口附近走失了。
得知這個消息后,許翠跑回了家,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她幾乎崩潰了,“腦子里一片空白,只記得那天拼命給親戚打電話”。
一陣陣心如刀絞的傷心、悲痛后,許翠與丈夫稍稍冷靜了下來。他們與哥哥、嫂子一起下定決心:“再難,也要把媽媽找回來!”
雖說體力遠遠不如丈夫,但許翠和嫂子奔波起來卻從不示弱。她們先后5次跑到復印店趕制了55000張“尋人啟事”宣傳單,馬不停蹄沿大街小巷轉了整整9天。除去每天短短兩個多小時的睡覺時間,幾乎全天20多個小時都奔波在“尋親路”上。許翠的嫂子還是未能抵擋住過度熬夜所帶來的傷害,就在前兩天,經過了一周多的奔波操勞之后,她病倒了,至今還在醫院輸液、治療。即便是這樣,許翠的嫂子每天仍會堅持打兩次電話,每次,她都會在電話中再三囑咐大家:“好好找,爭取早點把媽媽接回來?!? 本文來自西安晚報
2、【鄰桌母女因悲傷事哭泣 貼心男偷聽到默默幫買單】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道,美國波士頓一間餐廳里,一對母女原本正常用餐,女兒接到電話后,兩人開始哭泣,鄰桌的男子目睹整段過程,于是寫給服務生一張紙條,并幫她們買單。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道,美國波士頓一間餐廳里,一對母女原本正常用餐,女兒接到電話后,兩人開始哭泣,鄰桌的男子目睹整段過程,于是寫給服務生一張紙條,并幫她們買單。服務生事后將紙條PO上網絡,被網友瘋狂轉載。
“幫我個忙,將她們的賬單也結了,一定有某個人被診斷出病痛,先別告訴她們。”服務生表示,隔壁桌的母女在女兒接到電話后開始哭泣,這名客氣的男子在結賬時夾了這張紙條,并將兩桌的賬單合并結賬。
等到男子離開,服務生才告訴母女賬單已經有人付了,轉達男子的慰問之意,她們既驚訝又感激,也讓服務生“重新啟動對人性的信念”。本文來自中新網
3、【上海退伍兵散盡家財云南助學11年 被妻稱為怪人】
2002年,懷著對神秘西雙版納的憧憬,退役老兵張志勇開始了一次南國之旅,不料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目前,張志勇散盡積蓄生活艱難,被妻兒和朋友說成是“怪人”,可在云南山區,他又被稱為“上海好人”,因為他在十年間資助了87名因貧困而瀕臨輟學的孩子。
拋家棄子,一連幾年一人呆在西南邊陲,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傾盡全力資助山區貧困師生,這種“獨行俠式”的慈善方式讓張志勇備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傻子”,自己都養不活還要做慈善;有人說他是“活雷鋒”,在他身上仍能看到上世紀50、60年代那些好人的影子。他說十一年行善讓自己內心富足,只是很遺憾沒有對自己家庭盡到責任?!叭绻松茉賮硪淮?,我依然會走慈善這條道路,但會用另外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行善?!睆堉居抡f,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自己為何選擇了這樣一條人生道路,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見不得別人受苦,這么多年來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
我有一個夢想,在勐海開一家孤兒院,再開一家養老院,把上海的老人接到云南養老,緩解上海的養老壓力,再用賺到的錢收留當地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獜堉居?/span>
初見張志勇,是在他徐匯區漕溪路上的小店里,眼前這個中年人戴著眼鏡,中等身材,穿著簡樸,說話輕聲細語。這家小店如今是他生活的全部來源,賣的是普洱茶和其他云南特產,客戶都是熟人介紹來的,收入并不穩定,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張志勇說,十多年前,他的生活比現在好得多。
從海軍退役回滬后,他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因為表現良好多次被評為先進,在單位入黨。2001年,他想換個工作環境于是辭職經商,和親戚合開了一家公司。此時,張志勇已經擁有一輛滬牌私家車,在剛剛開始普及手機的年代,這算比較富足的標志。而之后的轉變,則要從一部電視劇說起。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孽債》的主題曲,正是這部電視劇,喚起張志勇前往云南西雙版納看看的想法。2002年,44歲的張志勇帶著兩萬元現金踏上旅途,坐飛機抵達昆明后,他想去《孽債》中知青下鄉的山區看看,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只是看看,拍些貧困地區生活的照片,回去教育孩子要珍惜城市富足的生活。
在駛往西雙版納的長途車上,張志勇看到一個老奶奶背著個孩子,孩子穿得破破爛爛一路哭,張志勇問老人怎么回事,老人說是餓的,于是張志勇拿出一些點心給孩子吃,看到孩子的小腳丫凍得通紅,就送給他們一些衣物。張志勇的善舉讓老人千恩萬謝,也引起其他乘客的注意,紛紛和他攀談了起來。
車上的乘客多是西雙版納本地人,開始還以為張志勇是外國人,得知他來自上海后,大家熱情了不少,紛紛要當他的向導,司機甚至說要免費送他去目的地。后來他才知道,西雙版納曾來過許多上海知青,其中有不少人最后選擇留下來,為當地的發展作出了許多貢獻,而上海生產的商品也是暢銷貨,因此上海人在當地的口碑還不錯。
張志勇說,自己想去偏遠山區學??纯?。碰巧在乘客中,正好有一位來自勐海縣的小學老師,建議他去勐海縣貧困山區的學校看看。于是勐??h成了張志勇的目的地,他當時沒有想到,此行之后,他和勐海結下難解之緣。
“知道山區很窮,但沒有想到那么窮,到了那里的第一感覺是震驚,然后就覺得非常揪心?!睆堉居赂嬖V記者,他來到的第一個學校是勐??h勐遮小學,那里的孩子大多是傣族和哈尼族,來自非常貧困的山區家庭。
當時張志勇在學校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蓬頭垢面、面黃肌瘦,身上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一年四季的衣物從短袖到棉背心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吃的伙食也很簡單,有時連下飯的菜也沒有。女孩子蓋的棉被上都是破洞,一問才知因為用不起衛生巾,生理周期時只能用被子的棉絮來代替;上課的教室是間昏暗的破屋子,似乎風一吹就會倒下。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教室中孩子朗朗的讀書聲依然響亮,艱難的現實與孩子們的天真的笑容形成強烈反差,深深刺痛了張志勇的內心。
老師告訴他,學校里最困難的孩子是一位盲人奶奶家的兩個孩子,孩子的父親去世后,母親改嫁失去聯系,雙目失明的奶奶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張志勇當即給了孩子幾百元,這是他云南之行的第一筆捐助,而老師告訴他,幾百元相當于這個家庭一年的收入。
離開勐遮小學,張志勇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閉上眼睛全是孩子臟兮兮的小臉和天真無邪的眼神,于是他決定要為孩子們多做些事情。在之后的兩個多月里,他走遍了當地十多所山區學校。每到一處,先是問有沒有特別困難的學生,然后一人給幾百元現金,或是直接送物資,包括衣服、棉被和文具。
“上海來了一個好心人,給孩子捐了許多東西?!边@一消息很快在勐??h山區學校的校長間傳開了。張志勇帶來的2萬元旅費很快就散盡了,無奈他只能回滬?;氐缴虾:?,他做了一件令家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把才買了兩年的私家車給賣了。
賣車后的張志勇帶著3萬元錢再赴西雙版納,過了兩個月,他回到上海,把車牌也賣了,同樣賣了3萬元。帶著這筆錢,他在之后的兩年里幾乎都是在云南度過的,和親戚合作的生意,也到此為止了。
本文來自新聞晚報
“孝心兒媳”的舉動感動綠城 20多位陌生私家車主陪同“全城尋母”
10月12日,一位來自周口、身患輕度腦萎縮的63歲老人在南陽路群辦路口附近走失,這讓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找,使勁兒找。哪怕是力氣耗干、傾家蕩產,也要把媽媽找回來!”說這句話的人叫許翠,今年34歲,她是老人的二兒媳。這些天,她和家人拿著印制的55000張“尋人啟事”跑遍了鄭州的大街小巷,每到一處,她總是滿眼熱淚苦苦向路人哀求:“婆婆待我像親生女兒一樣,請幫我早點找到她……”
看著許翠那雙因勞累過度布滿血絲的眼睛,許多市民感動了。有人在路口幫忙發起了傳單,有人打電話開始動員親朋好友,還有不少車主在現場自發組成了一個“尋親車友團”……
昨日中午,一排整整齊齊的汽車??吭邳S河路經七路口南側,不時有陌生人停下車跑過來與許翠和家人打招呼。他們有的是從微博上看到這條信息,有人是在微信上了解到這段尋親經歷。
“謝謝,謝謝……”看到這一幕,許翠情緒激動地拉起丈夫匆匆跑到最右側第一輛車前,然后一路向左逐個朝車主表達謝意。
“怎么了?什么事兒?”幾分鐘后,又有一輛寶馬車在旁邊停了下來,經過簡單了解之后,車主張女士二話沒說打開了車門,“我老家也是周口的。來,老鄉,在我車上也貼幾張!”不一會兒,在親戚和幾名經八路巡防隊員的幫助下,一輛輛品牌各異的轎車全都貼上了相同的宣傳單。一眼望去,由20多輛轎車連接而成的一條長龍足足百米長。
下午1點50分,一切準備就緒。許翠和家人曾在一位熱心人的事先提醒下,早早獲得了一條最佳發放宣傳單的信息。他們聽說紫荊山公園下午有場環衛工運動會,就想趁著人多讓大家幫幫忙。
十幾分鐘的車程,許翠和家人帶著車隊來到了紫荊山公園,在給每一位參加活動的環衛工發放宣傳單前,他們先一路小跑到附近的一家小商店購買了10件礦泉水。
“從早上到現在,你們連一口水都沒喝……”給所有環衛工發完水和宣傳單,許翠拿著兩瓶礦泉水,滿臉歉意地走到了兩位幫忙的同齡人身邊。“跟著我們來鄭州快10天了,一句謝謝都沒來得及說。”
兩個人都是許翠丈夫在周口老家多年的好朋友,一個叫陳振海,一個叫于立國。自打10月12日晚上他們從微信上了解到這件事情后,就開車趕到鄭州幫忙,油費自己擔,住宿想辦法。到現在,他們每個人的車至少都跑了1000多公里路。
“每天早上不到5點就開始開著車尋找,凌晨兩三點才睡。心里實在過意不去……”提起兩位朋友這些天來的付出,許翠眼圈紅了,“等婆婆找到了,說啥得好好感謝恁。”
許翠的婆婆趙翠平63歲,有兩個兒子,許翠是二兒媳婦。今年十一長假過后,許翠從老家周口太康把趙翠平接到了鄭州。意外的是,10月12日那天下午3點多,身患輕度腦萎縮、記憶力比較差的婆婆在南陽路群辦路口附近走失了。
得知這個消息后,許翠跑回了家,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她幾乎崩潰了,“腦子里一片空白,只記得那天拼命給親戚打電話”。一陣陣心如刀絞的傷心、悲痛后,許翠與丈夫稍稍冷靜了下來。他們與哥哥、嫂子一起下定決心:“再難,也要把媽媽找回來!”雖說體力遠遠不如丈夫,但許翠和嫂子奔波起來卻從不示弱。她們先后5次跑到復印店趕制了55000張“尋人啟事”宣傳單,馬不停蹄沿大街小巷轉了整整9天。除去每天短短兩個多小時的睡覺時間,幾乎全天20多個小時都奔波在“尋親路”上。
許翠的嫂子還是未能抵擋住過度熬夜所帶來的傷害,就在前兩天,經過了一周多的奔波操勞之后,她病倒了,至今還在醫院輸液、治療。即便是這樣,許翠的嫂子每天仍會堅持打兩次電話,每次,她都會在電話中再三囑咐大家:“好好找,爭取早點把媽媽接回來。” 本文來自西安晚報
2、【鄰桌母女因悲傷事哭泣 貼心男偷聽到默默幫買單】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道,美國波士頓一間餐廳里,一對母女原本正常用餐,女兒接到電話后,兩人開始哭泣,鄰桌的男子目睹整段過程,于是寫給服務生一張紙條,并幫她們買單。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道,美國波士頓一間餐廳里,一對母女原本正常用餐,女兒接到電話后,兩人開始哭泣,鄰桌的男子目睹整段過程,于是寫給服務生一張紙條,并幫她們買單。服務生事后將紙條PO上網絡,被網友瘋狂轉載。
“幫我個忙,將她們的賬單也結了,一定有某個人被診斷出病痛,先別告訴她們?!狈丈硎?,隔壁桌的母女在女兒接到電話后開始哭泣,這名客氣的男子在結賬時夾了這張紙條,并將兩桌的賬單合并結賬。等到男子離開,服務生才告訴母女賬單已經有人付了,轉達男子的慰問之意,她們既驚訝又感激,也讓服務生“重新啟動對人性的信念”。 本文來自中新網
3、【上海退伍兵散盡家財云南助學11年 被妻稱為怪人】
2002年,懷著對神秘西雙版納的憧憬,退役老兵張志勇開始了一次南國之旅,不料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目前,張志勇散盡積蓄生活艱難,被妻兒和朋友說成是“怪人”,可在云南山區,他又被稱為“上海好人”,因為他在十年間資助了87名因貧困而瀕臨輟學的孩子。
拋家棄子,一連幾年一人呆在西南邊陲,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傾盡全力資助山區貧困師生,這種“獨行俠式”的慈善方式讓張志勇備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傻子”,自己都養不活還要做慈善;有人說他是“活雷鋒”,在他身上仍能看到上世紀50、60年代那些好人的影子。他說十一年行善讓自己內心富足,只是很遺憾沒有對自己家庭盡到責任?!叭绻松茉賮硪淮?,我依然會走慈善這條道路,但會用另外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行善?!睆堉居抡f,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自己為何選擇了這樣一條人生道路,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見不得別人受苦,這么多年來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
我有一個夢想,在勐海開一家孤兒院,再開一家養老院,把上海的老人接到云南養老,緩解上海的養老壓力,再用賺到的錢收留當地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獜堉居?/span>
初見張志勇,是在他徐匯區漕溪路上的小店里,眼前這個中年人戴著眼鏡,中等身材,穿著簡樸,說話輕聲細語。這家小店如今是他生活的全部來源,賣的是普洱茶和其他云南特產,客戶都是熟人介紹來的,收入并不穩定,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張志勇說,十多年前,他的生活比現在好得多。
從海軍退役回滬后,他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因為表現良好多次被評為先進,在單位入黨。2001年,他想換個工作環境于是辭職經商,和親戚合開了一家公司。此時,張志勇已經擁有一輛滬牌私家車,在剛剛開始普及手機的年代,這算比較富足的標志。而之后的轉變,則要從一部電視劇說起。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孽債》的主題曲,正是這部電視劇,喚起張志勇前往云南西雙版納看看的想法。2002年,44歲的張志勇帶著兩萬元現金踏上旅途,坐飛機抵達昆明后,他想去《孽債》中知青下鄉的山區看看,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只是看看,拍些貧困地區生活的照片,回去教育孩子要珍惜城市富足的生活。
在駛往西雙版納的長途車上,張志勇看到一個老奶奶背著個孩子,孩子穿得破破爛爛一路哭,張志勇問老人怎么回事,老人說是餓的,于是張志勇拿出一些點心給孩子吃,看到孩子的小腳丫凍得通紅,就送給他們一些衣物。張志勇的善舉讓老人千恩萬謝,也引起其他乘客的注意,紛紛和他攀談了起來。
車上的乘客多是西雙版納本地人,開始還以為張志勇是外國人,得知他來自上海后,大家熱情了不少,紛紛要當他的向導,司機甚至說要免費送他去目的地。后來他才知道,西雙版納曾來過許多上海知青,其中有不少人最后選擇留下來,為當地的發展作出了許多貢獻,而上海生產的商品也是暢銷貨,因此上海人在當地的口碑還不錯。
張志勇說,自己想去偏遠山區學校看看。碰巧在乘客中,正好有一位來自勐海縣的小學老師,建議他去勐??h貧困山區的學??纯?。于是勐??h成了張志勇的目的地,他當時沒有想到,此行之后,他和勐海結下難解之緣?!爸郎絽^很窮,但沒有想到那么窮,到了那里的第一感覺是震驚,然后就覺得非常揪心。”張志勇告訴記者,他來到的第一個學校是勐??h勐遮小學,那里的孩子大多是傣族和哈尼族,來自非常貧困的山區家庭。
當時張志勇在學??吹胶⒆觽円粋€個蓬頭垢面、面黃肌瘦,身上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一年四季的衣物從短袖到棉背心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吃的伙食也很簡單,有時連下飯的菜也沒有。女孩子蓋的棉被上都是破洞,一問才知因為用不起衛生巾,生理周期時只能用被子的棉絮來代替;上課的教室是間昏暗的破屋子,似乎風一吹就會倒下。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教室中孩子朗朗的讀書聲依然響亮,艱難的現實與孩子們的天真的笑容形成強烈反差,深深刺痛了張志勇的內心。
老師告訴他,學校里最困難的孩子是一位盲人奶奶家的兩個孩子,孩子的父親去世后,母親改嫁失去聯系,雙目失明的奶奶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張志勇當即給了孩子幾百元,這是他云南之行的第一筆捐助,而老師告訴他,幾百元相當于這個家庭一年的收入。
離開勐遮小學,張志勇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閉上眼睛全是孩子臟兮兮的小臉和天真無邪的眼神,于是他決定要為孩子們多做些事情。在之后的兩個多月里,他走遍了當地十多所山區學校。每到一處,先是問有沒有特別困難的學生,然后一人給幾百元現金,或是直接送物資,包括衣服、棉被和文具。
“上海來了一個好心人,給孩子捐了許多東西?!边@一消息很快在勐??h山區學校的校長間傳開了。張志勇帶來的2萬元旅費很快就散盡了,無奈他只能回滬?;氐缴虾:?,他做了一件令家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把才買了兩年的私家車給賣了。賣車后的張志勇帶著3萬元錢再赴西雙版納,過了兩個月,他回到上海,把車牌也賣了,同樣賣了3萬元。帶著這筆錢,他在之后的兩年里幾乎都是在云南度過的,和親戚合作的生意,也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