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子放棄百萬年薪回國照顧父親所養181名孤兒】
“代理爸爸”馬樂和他的孤兒們
父親患癌癥突然離世,留下了181名孤兒
放棄澳洲百萬年薪,回國繼承父親遺愿
“代理爸爸”馬樂和他的181個孩子
父親馬守政突然離世,留下181名孤兒。已移民澳大利亞的兒子馬樂放棄百萬年薪,回國繼承父親遺愿,成為181名孤兒的“代理爸爸”。
面臨資金缺口、孤兒病患等一堆問題,這條由父親創辦的養教一體的慈善之路,“代理爸爸”馬樂與181名孤兒能走多遠?
放棄百萬年薪,從墨爾本回到唐河縣
18日早上,南陽唐河縣謝崗實驗學校操場旁的小樹林里鳥鳴啾啾。明亮的陽光透過樹林,碎金子般散落到地上。
學校期中考試剛結束,放假后的校園有些冷清,只有三五個孩子湊在一起玩打卡的游戲,不時傳來歡快的笑聲。
“這幾個孩子都是孤兒,他們都住在學校,放假了也在學校玩。”謝崗實驗學校董事長馬樂向記者介紹。
記者眼前的馬樂有些瘦削,幾天未刮的胡碴讓這個33歲的年輕人看上去很疲憊。“我最近一直在北京、鄭州、唐河之間往返,去各地的慈善機構協調這181個孤兒的愛心援助。”
這些事情,本來是馬樂的父親馬守政一直在做。
馬守政,謝崗實驗學校的創辦人,是當地家喻戶曉的“名人”,公交車上幾位上年紀的大娘都知道謝崗實驗學校有位收養孤兒的“好人馬校長”。
自2003年謝崗實驗學校創辦以來,除正常生源外,馬守政10年時間陸陸續續接收了198名孤兒,他因此也榮獲過“南陽愛心人士”、“慈善大使”等榮譽稱號。
如今,學校1500名師生中,除去畢業與離校擇業的還有181名孤兒。
“父親7月份檢查出有胰腺癌,9月份就去世了,對我來說很突然。”提到剛過世兩個多月的父親,馬樂并沒有從喪父之痛中完全走出來,眼圈有些紅。
久在異鄉的馬樂只是零星的在電話里聽父親提起學校收養孤兒的事兒,知道父親與唐河民政局共同籌辦了一個兒童福利學校。“就在查出癌癥不久前,他還在電話里讓我寄錢回來搞孤兒教學的事情。”
“不僅是2個孩子的爸爸,也是這181個孤兒的爸爸”
馬樂大學畢業后在上海工作,后來與妻子移民到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妻子則是墨爾本醫院的注冊護士長,兩人年薪上百萬,過著簡單而充實的生活。2歲半的大兒子與剛3個月大的小兒子的到來,更使這個幸福家庭令人艷羨。
今年7月,得知父親的病情后,馬樂從澳大利亞回國。在父親病床旁,馬樂才逐漸感受到父親對學校孤兒們的感情。
在照顧父親期間,馬守政幾乎從不談論自己的病情,念叨最多的就是學校的孤兒們,并反復交代馬樂在自己過世后,要照顧好這些孩子。
“馬董總說,這些孩子好不容易才有了一個家,可不能再讓他們流落街頭了。”校辦公室主任白宏偉說,“他知道每一個孤兒的名字。在病床上,馬董還給學生們寫信,鼓勵他們好好學習。親友探望他送來的水果,他都讓我們帶到學校給孤兒們吃。”
“為了讓孤兒感受到家的溫暖,學校聯合縣民政局創辦了養護、托管、教育一體化的社會民辦救助模式。孤兒們與其他孩子混合編班,并且吃、住、學都在學校里面。”謝崗實驗學校校長趙偉說,“我在這兒工作10年了,馬董真是為這些孤兒們操碎了心。”
馬樂第一次開父親的車來到學校,十幾個玩耍的孤兒就圍上來,叫喊著“馬爺爺回來啦!”“馬爺爺病好啦!”
“這些孤兒孩子們見我一面,就很親熱,我真的被感染了,也明白了父親為什么對孩子們念念不忘。”
“對我而言,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決定。”馬樂說,妻子更傾向在澳洲生活,畢竟兩人百萬年薪的生活幸福而體面,工作伙伴也勸他“不要一時沖動”。但最后他還是說服妻子辭去工作、變賣家產,從墨爾本回到了唐河縣。
為了讓馬樂專心接手學校的工作,妻子帶著兩個孩子住到了娘家溫州。對此,馬樂有些愧疚,花費那么多精力在別的孩子身上,卻不能陪著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長。“我就告訴自己,我不僅是2個孩子的爸爸,也是這181個孤兒的爸爸。”
申請資金救助
接手父親的慈善事業
馬樂搬到了父親曾經工作過的辦公室。接手學校以后他才發現,父親未竟的事業沒有那么容易:到各地慈善機構申請愛心救助、為患病孤兒聯系醫院、到民政局為孤兒申辦低保、協調孤兒們過冬的棉被……既要接手外聯工作,又要學習內部管理,馬樂總結這兩個月“真是兩眼一抹黑,摸著往前走。”
最讓馬樂揪心的是,學校有很多肢殘、白化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的病患孤兒需要資金救治。
六年級1班13歲的茵茵,一場大火燒掉了她一只耳朵。三年級2班11歲的小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急需進行心臟病手術。
可現實的資金壓力根本不允許馬樂給這些孤兒裝假肢、做手術。“誰能救救孩子?”馬樂有些無助。
“說實話這一切對我都很難。但看看孩子們天真的笑臉,干凈無辜的眼神,就有一種保護他們的使命感。在艱難的時候想到他們,咬咬牙也就挺過去了。”
養教一體
這條慈善之路能走多遠?
“養教一體是謝崗實驗學校與縣民政局的一個探索,在我省尚屬首家。”趙偉表示。
唐河有140萬人口,外出務工的人特別多。在這里上學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和孤兒們。“很多孩子來學校之前,都是流浪街頭甚至有盜竊行為。他們由縣民政局認定孤兒身份后安排到學校。”
“唐河縣福利中心的孩子也會送到我們學校來。因為我們這個養教一體化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按照學校與縣民政局的協議,孤兒的撫養費用主要來自民政局財政撥款、社會捐助與學校的盈利。為了給孤兒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馬守政把馬樂寄給他的錢用在了孤兒教養上。如今,學校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
馬樂在謝崗實驗學校工作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來,馬樂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辦理各種手續,到各地慈善機構申請捐助。“自從父親生病住院后,這部分捐助就斷了。現在都到11月份了,很多慈善機構都表示今年的預算排不上了。”馬樂有一些失落。
兩個月的忙碌,也有一些收獲。馬樂聯系當地一家醫院,給每個孤兒上了一份門診救助醫保;唐河縣民政局也表示正在努力協調,計劃把這些孩子遷入學校集體戶口,納入城市居民低保范圍。
忙碌之余,馬樂也會與孩子們一起打乒乓球。天真的孩子們嘻嘻哈哈地玩耍著,并不明白自己的處境。馬樂突然哭了:孩子們的快樂還能持續多久?養教一體這種慈善模式到底能走多遠?馬樂說,自己不知道答案。本文來自中原網。
2、【福州:溜坡貨車沖向百余學生 緩刑人員開奔馳死頂】
關注理由
近日,在福州馬尾坊間,一直流傳著一件正能量的好事。一位奔馳車主,看到坡上貨車下溜,開著自己的豪車,死死頂住了下溜的貨車。而坡下,是背著書包上學的百余名中學生。“砰”的一聲,貨車不偏不倚地撞向奔馳。聞訊趕來的人們大聲呼喊,學生們聽到碰撞聲和呼喊聲,才恍然大悟,立刻散開。
堪比電影的驚險一幕,發生在14日上午7點多,事發地點是福州馬尾沿山路上。當時,福州二十四中學的中學生背著書包上學。正是由于奔馳車主的奮勇一頂,危險化解,學生無恙。
現場回放
貨車溜坡 百名學生渾然不覺
昨日傍晚,記者來到事故現場。在路人的指引下,記者順著沿山路朝福州二十四中學方向走去。記者發現,離學校三四百米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坡道。而坡道上方是“V”字形分岔路,福州二十四中和一個工地分別位于“V”字兩邊。
路邊一摩的師傅仍記得當天路人談論此事的情景。師傅說,當天上午,他在路邊聽到多名工地里的工人講起此事,都心驚膽戰,還一直夸奔馳車主做了一件大好事,但對于具體的情況,他并不清楚。
昨日,記者聯系到奔馳車主林先生,他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驚險一幕。
林先生說,當時他像平常一樣,到學校旁邊的工地查看現場,把車停在工地門口的坡道上。就在他的奔馳車前面,停著一輛小型貨車。
他剛把車停穩,還沒熄火,就發現前面的小型貨車在動,朝著自己奔馳車的方向滑下來。當時,小貨車和奔馳車的距離有六七米,他完全有時間,一把方向打出,就可以避開小型貨車。但他沒有這么做。
因為,在他的身后,是背著書包上學的中學生,黑壓壓的一片,少說也有百余人。而學生們有說有笑,有的還在啃著面包,對于即將發生的危險,他們渾然不知。
奔馳車車頭被撞凹 路人幫忙推頂
回頭看了一眼學生,林先生沒有絲毫猶豫,沒有打方向,而是握緊方向盤,準備用自己的百萬豪車頂住小型貨車,避免它繼續下溜傷害學生。
距離越來越近,林先生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只聽到“砰”的一聲,小貨車重重地撞上奔馳車。
“快來人啊,貨車下溜了!”林先生大聲呼喊。巨大的碰撞聲和喊聲,把附近的市民都吸引過來。
大家看到這個情況,都倒吸了一口氣。看到減速的小貨車仍保持下滑的態勢,于是多位市民齊上陣,用手推頂貨車,還有人找來磚頭擋在貨車車輪下,把貨車固定好。
坡下的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立刻散開。林先生下車一看,發現自己的奔馳車車頭被撞凹了。
危險終于解除了,大家都對林先生豎起了大拇指。
事情發生后半小時,貨車司機才回到現場。林先生跟貨車司機開玩笑說:“還好我的車比較硬,能頂得住你的車,不然后果不堪設想。”貨車司機越想越怕,連聲感謝,表示要報保險賠償奔馳車的損失。但林先生婉拒了貨車車主的賠償,說“人沒事就好,車子壞了沒關系”。
說到自己車子的損失,林先生說,花了幾千元,把車子被撞凹的部分做了扳金,但油漆還沒有補上。
至于貨車為何會下溜,林先生猜測,很可能是司機沒拉手剎。
由于事情過了一周,記者昨日幾經走訪,都沒有找到貨車司機。不過,據附近居民介紹,以前常有一些給食雜店、小超市送貨的貨車停在那個坡道上。此次下溜的貨車,可能就是給這些店鋪送貨的。
對話當事人
車主:要做回一個普普通通的市民
奔馳車主林先生,今年50多歲,目前在馬尾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林先生說,兩年多前,他犯了錯,被判了緩刑,在馬尾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
百萬奔馳頂貨車,不怕奔馳頂不住,不怕車毀人傷嗎?林先生表示,當時真沒有多想,只是覺得自己應該這么做,“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是一個犯過錯的人,是國家的寬容和諒解,讓我能在社區進行矯正,我不能再讓無辜的家庭、無辜的孩子受牽連,我損失點金錢算不上什么,這正是我回報社會的時候。”
他還表示:“今后碰到這種事情,我還是會挺身而出。”對于自己的職業,林先生并沒有說得很清楚,只是含糊地說是一名小工頭。
在采訪中,提起這件事,林先生顯得很低調,反復強調只是一件小事,微不足道的小事。
馬尾司法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是在隨后和林先生的聊天中,才無意中得知了這件事情,都覺得林先生很了不起。他們想給林先生申請立功,但被林先生拒絕了。
林先生說,不要麻煩了,因為他下個月就要解矯了,要做回一個普普通通的市民。
□采訪手記
平實的話語 無價的勇氣
一邊是從坡上步步下溜的貨車,一邊是正在上學的上百名學生。危險關頭,生死時速。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用自己的百萬豪車死死地頂住了貨車。
這起堪比電影驚險鏡頭的事件,是深秋榕城的一縷亮麗陽光。“人沒事就好,車子壞了沒關系。”在生命面前,百萬豪車算什么?一句平實的話,字字透著正能量。本文來自東南網。
3、【乞丐蜷縮路口抵御寒風 女孩送包子感動路人】
女孩將熱氣騰騰的包子遞給路邊的乞丐。
乞丐接過包子大吃起來。
女孩一邊看乞丐吃包子,一邊問他“冷不冷”
女孩不愿面對鏡頭,且不肯透露自己的單位和姓名
女孩騎上自行車消失在人海中。
上午8點半,臨泉路與勝利路交口,初冬的天氣很寒冷。一名乞丐像往常一樣蜷縮在路口,低頭抵御著寒風。一騎自行車的女孩來了,接下來的舉動讓人覺得這個冬天不太冷。
女孩手里拿著熱騰騰的包子,蹲下身,微笑著遞給了乞丐。這感人的一幕恰巧被市民王女士發現。
女孩給乞丐送包子
王女士當時在附近剛吃完早餐,準備回單位。“一個塑料袋裝的,大概有五個包子,還冒著熱氣呢。”王女士說,自己當時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很遺憾,遞包子的瞬間,沒拍下來。”
“剛買的,還熱著呢!吃吧!”由于距離近,王女士清晰地聽見女孩在跟乞丐打著招呼。一開始,乞丐似乎也沒有反應過來,仍舊低著頭,沒有理會,也沒有伸手去接。
緊接著,女孩湊過去,又關心地問,“你哪兒來的啊?冷不冷啊?家里還有什么人嗎?”大約過了五六秒鐘之后,乞丐似乎感覺到了女孩的真誠和心意,接過包子,低頭吃了起來。
女孩此時并沒有離開,她依舊蹲在乞丐身邊,噓寒問暖。女孩試圖問出乞丐的家鄉,建議他回老家或者去救助站,“外面太冷了,你會凍傷的。”
女孩說自己早上特意買的
作為一名旁觀者,王女士被女孩的善良打動了。她走上前,表達了自己的敬意,也很好奇女孩為何這么做?
女孩說,她每天都經過這里,知道這里有個乞丐。“他在這蹲了三四天了,每次看他也不主動跟人要東西,碗里空空的。”說到這,女孩眉頭緊鎖,明亮的眸子里,透著對乞丐的關心。
“今天我特地給他多買了幾個大肉包子,應該夠吃吧?”女孩又回頭看了一眼乞丐,看到他大快朵頤的樣子,臉上露出了微笑。
她再三婉拒“被表揚”
王女士希望知道女孩的名字和單位,想把她的故事發微博,讓社會都能夠感受到這股正能量,卻被女孩一口回絕了。“不用了,這是小事,擱誰都會做的。”說完,女孩轉身就走。
王女士跟著追了過去,女孩依然不答應,推著自行車跑。情急之下,王女士拿出手機拍她,想留下這個最美的瞬間,女孩卻急忙捂住臉。
女孩一系列的舉動,令王女士覺得很內疚。“一開始,我曾懷疑她是不是炒作,這種事外地也發生過。”王女士說,直到最后,她確信女孩是百分百的善良,她為自己之前的疑心懊悔不已。
旁觀市民內心被“震動”
女孩走了,王女士的內心卻莫名地不安。“我每天早上都看到乞丐,卻從沒主動給他買過吃的。”王女士說,女孩的舉動讓她不斷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我為何不能像她那樣。”
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個白領,工作認真,待人真誠,在朋友們的眼中,自己是個正直善良的人。然而,這位女孩的突然出現,讓王女士突然反思了很多。
“也許城市里很多人都像我這樣吧。”王女士說,她第一次看到乞丐時,給了一塊錢,后來就習以為常,“他一直蹲在那,我也沒有認真注意過。”王女士感嘆說,“不知道是人冷漠了城市,還是城市冷漠了我們。”
她致電本報尋找美麗女孩
為彌補內心的不安,王女士撥通了本報新聞熱線。她希望本報能找到這位不留名的美麗女孩,讓合肥市民都能感受到她的正能量,讓她的善良和美麗在城市繼續發酵蔓延。
“她扎個馬尾,面龐清秀,穿著灰色大衣,背著棕色包,騎了輛自行車。”王女士說,她與女孩在一起待了六七分鐘,其間曾多次詢問女孩個人信息,女孩都只字未答。
記者隨后來到事發地,找到那位乞丐。他依舊蹲在路邊,身旁一只蛇皮袋里裝著他破敗不堪的行囊,面前放著一只空碗。解釋半天,乞丐了解了記者的來意。他說,確實有位好心人給自己送包子,但并不認識對方。
鏈接
告訴我們,她是誰?
本報在此向廣大讀者呼吁,如果這位美麗的女孩是您的同事、同學、好友或者親人,請您主動跟我們聯系(本報熱線64249400),我們不為其他,只希望她的這份善良和帶給我們的感動能溫暖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