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坐落合肥市區西北方向,是省城重要游覽觀光去處。近日,一位市民游覽完該公園后表示,公園里的許多雕塑和史實不符,“那個時代還沒有出現馬鐙”。
11月29日,一網友發帖,矛頭指向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帖子里掛出四幅三國新城遺址公園的雕塑照片,在這名網友看來,雕塑上有不少地方是錯的。因為在漢朝、三國時期,這些兵器或者裝備還沒有出現。
第一幅照片是公園車馬道邊的一座雕塑,武將端坐馬車上,車夫正揚鞭駕駛。網友說,車夫頭頂上的帽子在那個時期還沒有出現。此外,在另外幾張圖片上,這名網友分別在馬鐙、士兵頭盔上裝飾做了標記。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座雕塑是士兵握刀在河邊飲馬。網友指出,士兵手中的刀不符合史實。
隨后,記者進行了一番查證。2010年10月,《文史參考》雜志登出一篇文章《三國時馬鐙并未出現》。文章指出,業內專家普遍的觀點認為,馬鐙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時期。不過歷史學家孫恭恂教授則表示三國時期的曹軍已經裝備了馬鐙。
昨日,記者聯系了合肥學院教授、江淮文化研究所所長何峰。在他看來,三國時期是否出現馬鐙是一件“歷史懸案”,目前業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出土的實物是在東晉時期,但在東晉之前的文獻已經有了關于馬鐙的記載。”
而就網友指出的其他疑點,何教授表示,三國時期士兵的不少裝飾基本上沿用漢代配飾。但三國新城遺址公園的雕塑上,士兵佩戴甲胄裝飾有一定的夸張。
另外,對于士兵手中的刀,又有學者從兵器發展歷史軌跡指出,宋代《武經總要》中才有這種刀的繪圖。三國時期出現這種寬刃刀的可能性不大。
何峰教授對三國新城遺址公園比較熟悉,他認為,該公園嵌入了影視元素,出現細節的變形也屬情有可原。
昨天下午,三國新城遺址公園所在的廬陽區政府宣傳部門也向記者證實,目前公園里融入了許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有一些東西的確在歷史無從考證,但這些并不影響公園的趣味性和游樂性。(安徽商報 周亮、馬翔宇、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