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6日訊 近年來中國領導人推薦的產品在發生一些變化,不再只是服裝和彩色電視,而是開始推薦“高鐵”等高技術產品。相對其他產品,高鐵設備具有高技術附加值。推銷高鐵不僅是賣出去一輛車,出口裝備擴大的是影響力。(人民鐵道網12月5日)
繼中國連續在泰國、羅馬利亞舉辦高鐵技術展將中國鐵路裝備推向世界之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回贈來訪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的禮單中首次出現了高鐵模型。由此,中國高鐵成為中國名片的地位再次得到證實。有境外媒體認為,“高鐵外交”甚至可以與“乒乓外交”、“熊貓外交”相媲美,也表明中國外交更為務實。
乒乓外交推動了乒乓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中國乒乓球運動在世界上獨占鰲頭,向世界各地輸送了不少優秀教練。小小銀球推動地球也成為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話。而熊貓外交則拯救了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一個和恐龍同時代的動物得以繼續生存下去,喚起了全世界人民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高鐵外交又將給我們帶來什么呢?
筆者認為,高鐵外交有別于上述兩者,它具有高附加值,體現在技術和影響力上,這兩者都集中體現在經濟價值上。中國高鐵走向世界,除了改變當地民眾的出行習慣外,還將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結構調整。當然,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中國,除了獲取真金白銀的經濟效益外,還將增加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改變當地民眾對中國的印象,而這種影響力將是深入而持久的。
高鐵外交的最終落腳點還在鐵路。不管在哪兒建高鐵,參與設計、施工、建造任務的都將是中國鐵路人;也不管是技術輸出,還是裝備輸出,任務都將落到鐵路頭上,廣大鐵路員工才是高鐵外交的主角。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現階段,高鐵外交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對廣大鐵路人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既是動力也是壓力,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時代在發展,創新無止境。盡管目前我們在高鐵領域擁有相對的技術、管理和安全優勢,但這種優勢并非永遠不變。如果我們小成即滿,放松了創新的步伐,減緩了進步的節奏,很快就將被對手趕上甚至超越。創優無止境,創新無窮期,面對高鐵外交時代的來臨,中國鐵路還需做得更多。(伍策 謝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