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游如何變身“朝陽”市場?
“三亞的景區(qū)我們都逛過了,本來不想再去了,可孩子們好動,總鬧著要出去玩。”今天,來自廣西的“候鳥”老人郝箭鑫帶上4歲的孫子,乘坐公交前往大東海海灘。
冬春季節(jié),海南“候鳥”人數激增,面對如此巨大的消費人群,海南旅游該如何撬動這塊市場蛋糕?
冷靜旁觀者
市場利潤不大“不想碰”
由于溫暖的氣候、良好的空氣,每年10月份左右,來自東北、華北、西南等地的老人紛紛飛往海南,大多居住至來年4月份。“中國老人尚節(jié)儉,都希望盡量少花錢,以防意外急需用錢,或是留給孩子。這一塊市場我們幾乎不碰。”談及長居型度假市場(“候鳥”旅游市場),深耕海南旅游市場12年的張先生直搖頭。
海南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教授陳才分析長居型度假市場現狀:“很多人認為‘候鳥’旅游市場利潤不大,而政府目前尚無整體發(fā)展政策出臺;海南省公共服務發(fā)展水平低,尤其是鄉(xiāng)村地區(qū),醫(yī)療設施水平低,交通條件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導致海南涉旅機構對這塊市場挖掘不足。”
瞄準商機者
挖掘老年人市場“打孝心牌”
然而,“候鳥”旅游市場仍有另辟蹊徑者。“普通游客消費是旅游消費的剛性需求,老人不舍得花錢,可他們的孩子們舍得啊。”三亞亞龍灣紅樹林度假酒店總經理劉宏娟介紹,“酒店從2012年冬天開始推出‘今冬禮物’套餐,寓意孩子送給父母的禮物,涵蓋老人的吃住行,非常火爆。2013年我們將此套餐升級為‘健康養(yǎng)生套餐’,僅2013年,該套餐就帶來綜合收入近千萬元。”
其實,早在10年前,海南省旅游就提出“常回家看看,不如帶父母來轉轉”的“幸福老人越冬計劃”。“發(fā)展長居型度假必須有客源層,海南為向往優(yōu)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老人提供一個獨立的海島地理單元,客源豐富。”省旅游協會秘書長王健生說。
無論是三亞萬豪度假酒店等酒店推出的“三代”家庭套餐,還是麗星郵輪開始挖掘老年人市場,亦或“誠信一日游”開始拓展瓊南旅游產品線路,看著潛在的市場大蛋糕,海南旅游業(yè)界也逐漸行動起來。
“我們推出的20多條瓊南旅游線路,‘老年人市場’是個主要市場,他們有出游的時間和欲望,但缺乏便利的交通,‘一日游’、‘二日游’產品較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港中旅三亞旅行社總經理陳國江說。
市場分析
市場運作和消費產品不充分
海南省長居型度假市場剛剛起步,產品單一、吸引力不足成為一大瓶頸。
對此,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表示,長居型度假市場發(fā)展不充分,關鍵是市場運作和恰當的消費產品不充分。目前,海南旅游缺乏一流的休閑度假服務,供應給消費者的只是自然資源的簡單包裝,而非高層次的度假產品,長居型度假市場非常考驗一個地區(qū)的綜合服務能力,需要產品、安全、醫(yī)療、養(yǎng)生等服務的配套,是一種立體消費。海南旅游完全可以借助發(fā)展該市場,提升整個社會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
改變正悄然發(fā)生。繼成功推出一系列針對“老年人”的度假產品后,三亞的酒店開始強化自身軟硬件的提升。“老年人是個特殊的群體,對服務的要求特別細致。我們將用兩年的時間,不斷細化工作人員對老人服務的培訓,同時調整酒店的設施。”劉宏娟說。(黃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