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徐家鎮鳳凰山茶場的炒茶師在對鮮茶進行攤晾。
山東省乳山市徐家鎮東峒嶺村周邊茶園連成了片。2月19日,記者來到該村的鳳凰山茶場,十幾個工人正在給小拱棚里的茶樹通風。茶場負責人馬新輝說:“今年天氣偏暖,中午拱棚內如果溫度偏高,就需要通風換氣。”馬新輝說,2008年,他承包了350畝荒山種植茶樹,目前年銷售額已近百萬元。
乳山的山山嶺嶺,這樣的茶園遍地開花。市里將茶葉列為八大農業特色產業之一,到去年底已發展到15590畝,年產茶葉460噸,產值2.36億元。
馬新輝高興地告訴記者,省里最近發布了茶葉產業發展規劃,江北大茶園將在山東崛起,北國姑娘唱著山歌采新茶,將成為我國茶葉生產的一道新風景。
記者從山東省發改委了解到,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南茶北移”中,山東省克服了茶樹難以越冬、品質變異等難題,讓茶樹扎下了根。上世紀90年代以來,山東初步形成了魯東南沿海、魯中南山區和膠東半島三大茶葉產區,全省有10個市的40個縣(市、區)茶葉生產初具規模,成為我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北方優質茶產區。2012年,全省茶園面積31.1萬畝,茶葉產量1.3萬噸,干毛茶總產值達到20多億元,茶園畝均產值接近6500元,比全國茶葉畝均產值高144%。
山東茶園畝均產值高,得益于山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條件。較高的緯度,四季分明的氣候,使山東茶葉具有葉片肥厚、耐沖泡、內質好、滋味濃、香氣高等特點,“日照綠茶”、“嶗山綠茶”和“泰山女兒茶”等已成地方名茶。全省有5個茶葉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12個主產茶區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茶葉加工企業過千家,其中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的20余家。
茶葉作為健康飲料,市場前景好。山東適宜種茶的面積在100萬畝以上,發展空間較大。除了經濟價值,茶樹作為多年生常綠植物,還具有較高生態價值。
山東出臺規劃,強化政策支持,擴大產業規模,加強基礎建設,推廣關鍵技術,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精深加工,努力推動山東省茶葉產業跨越式發展。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省茶園面積將發展到50萬畝,采摘面積40萬畝,分別比2012年增長60%和85%;無性系良種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三品”認證茶園面積達到60%以上;茶葉產量3萬噸,干毛茶總產值60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30%和200%;主產區茶農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山東將采取切實措施,建立完善茶樹良種繁育體系,創建優質高效示范園區,加快低產低效茶園改造,打造加工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完善茶葉質量標準體系,挖掘茶葉文化內涵,盡快把茶產業做大做強。省里將采取優惠政策,加大對茶葉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支持成立山東省茶葉協會,加強各級茶葉協會建設,積極開展生產服務、技術指導、市場推介、品牌培育、對外宣傳等活動,推動全省茶葉產業整體穩步發展。
這次,山東省與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出臺的,還有蜂業、煙葉、桑蠶、中藥材等2014年至2020年發展規劃。這些規劃將重點支持上述特色產業規模化經營、良種繁育、科技創新與推廣、示范園區建設、特色產品和品牌培育等。規劃提出,到2020年,山東省將實現年產蜂蜜4萬噸,蜂產品產值12億元以上。力爭全省桑園面積達到60萬畝,蠶繭產量5萬噸以上,產值達到25億元;繭絲綢產品出口創匯5億美元。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年產值150億元以上。煙葉種植面積穩定在75萬畝左右,煙葉年產量達到200萬擔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