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1日訊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互通互聯,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而已全程連通的渝新歐國際鐵路,就是為古老絲綢之路注入的全新能量,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最有力的支撐。
漢朝張騫、班超開拓的絲綢之路曾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標志,它將東方的茶葉和瓷器源源不斷送往西方,通過經濟的交流帶來了千年古國的強大繁榮。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全程11179公里的渝新歐鐵路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渝新歐國際鐵路從重慶出發,通過阿拉山邊境口岸,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等國家,直至德國的杜伊斯堡,用鐵路將中國、中亞、西亞和歐洲進行相連。全程僅13天左右的運行時間,讓筆記本電腦、機電產品、汽車配件等中國制造能快速遍布歐洲并且輻射沿線,該線路以運到時間比海運更短、安全保障比陸運更高、運行費用比航空更省,通關手續更為便捷等優勢,得到了廣大企業的青睞。據截至今年1月的統計數據,渝新歐已成功開行96趟班次,外貿貨物運輸總量達8434標箱,出口貨值超過30億美元。
今年“雙會”討論最多的議題就是如何讓中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而中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經濟政策已經為我們指明了大方向。“要想富,先修路”證明了交通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兩會”上就表示,重慶正在依托“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申請中歐郵包運輸業務,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謀求建立重慶自由貿易園區試點。眾多的國內外企業正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主題摩拳擦掌,而已經成為企業的鐵路更應該擁有靈敏的市場嗅覺,充分運用貨運組織改革取得的成果,按照客戶的不同需求豐富運輸產品、拓展經營范圍、優化托運手續、提升服務質量,以全國最大運輸企業的責任和能力,全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早日從規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