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日訊 經過前兩天的夏雨洗禮,端午節當天安徽浮山風景區空氣清新、山色青翠,漫山遍野呈現著一派勃勃生機的美好景象。據統計,端午小長假三天,浮山風景區共迎客1.1萬人次,門票創收26萬元,兩項數字分別同比增長30.9%和14%,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周邊自駕游成主流 “小確幸”詮釋大眾出游真諦
與往年同期一樣,今年的客源仍以皖江城市帶地區的游客為主,其中,來自合肥、銅陵、蕪湖、安慶等地區的游客占總游客量的七成多。據隨機問訪,很多游客還是頭一次來浮山,出游的理由不外乎兩點:浮山名氣大和到浮山僅一兩個小時的車程。還有趁著假日陪家人就近轉轉之類的理由。這些游客沒有舟車勞頓遠赴外省旅游,而是選擇自己身邊的景點出游,重視的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找尋的是屬于自己的那份簡單的快樂,這正是“小確幸”的一種體現,同時,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眾出游的真諦所在。
石刻文化游受青睞 “定格浮山”增游客出游興致
據浮山風景區導游小李所說,她三天帶的游客,其中很多是沖著浮山摩崖石刻而來。有位蕪湖的何先生見著她就問,到浮山摩崖石刻最短的路怎么走。她耐心地解說著,“浮山的摩崖石刻有四百八十多塊,分布在全山,其中,會圣巖石刻長廊有一百多塊石刻,張公巖、金谷巖和雪浪巖均有幾十塊石刻,另外全山還有多處零星的石刻遺存。”三天里,游客們在小李和她的伙伴們的導引下穿行于浮山摩崖石刻群之間,每到一處石刻景點,游客們爭相在石刻前合影留念。小李說:“一路上,游客們的相機快門聲一個接一個,不絕于耳。他們該定格了多少個浮山的魅力瞬間?。俊?/span>
紅色革命游漸升溫 群眾路線教育進浮山
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端午小長假,多了一批批來浮山參觀革命遺址的游客。他們紛紛踏尋革命先輩們留在浮山的歷史足跡,緬懷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
“為了人民謀福利,王步文等革命先輩們拋棄功名利祿,隱居浮山搞革命,當時條件的艱苦性是現在很多人難以想象的,更是無法承受的,這無疑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尤其是我們黨員干部注入了一針強效清醒劑。時刻牢記黨的使命,不負人民的重托,做為人民服務的代表。”合肥某機關領導組織數十位下屬 在浮山王步文革命遺址前時說。
據悉,浮山是皖西南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有中國共產黨浮山中學支部成立會址、桐廬舒農民運動講習所遺址、中國共產黨桐廬縣委機關遺址、中國共產黨地下交通站遺址、“皖南事變”三烈士殉難處等革命遺址。其中,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王步文曾在浮山居留5個多月,積極開展農民運動,成功領導了桐、廬、舒一帶的農民革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