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米蘭世博會已經售出500萬張的門票中,五分之一已經被中國人買走。米蘭世博會提出的“百萬中國游客”目標已提前實現。
當地時間5月1日起,米蘭世博會將如何迎接遠道而來的中國游客?
目前,中意簽證加速、中意開通直飛、酒店景區增加中文標識、基礎設施升級等措施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米蘭世博會正試圖贏得中國游客的歡心。
服務能力“備考”
“幾乎每天米蘭的道路都在變化,希望世博開幕前路能修好。”米蘭當地人托馬索(Tomaso)向記者笑稱。
城市交通、酒店、餐飲等公共設施接待容量,世博園區建設進度等種種挑戰面前,積極“備考”是米蘭唯一選擇。
根據世博組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本屆世博會將有13億歐元公共投資;3億歐元私人投資;官方參展方投資約十億歐元,其中6億歐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4億用于管理服務。
意大利在2008年便設立了世博運營機構,以更好統籌各項目進展。其中:意大利政府經濟金融部占40%,倫巴第地區占20%,米蘭市占20%,米蘭省(郊區)占10%,以及商會、工業、手工業和農業商會占10%。
2015米蘭世博會務管理部門總經理皮耶羅·加利(Piero Galli)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介紹:“為了保障體驗和有序,我們設置世博園區單日最大客流量為25萬人。”
為完成“百萬中國游客”計劃,意大利方面不僅在中國舉辦了多場宣傳推介會,同時著手對旅游相關設施和服務進行“中國式改造“。
“我們會采取措施,激勵與旅游相關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便利中國游客的游覽;同時,和意大利旅游局合作,提醒酒店提供適合中國游客的服務;比如,按照團隊和個人、地區等標準將客源細分,滿足不同類型的旅客個性化需求。”皮耶羅·加利表示。
意大利多家酒店行業協會要求會員酒店提供包括中文標識和供應開水在內的服務,為中國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
米蘭工業協會、商人協會、零售商協會等有關商業組織為了支持辦好米蘭世博會,呼吁有條件的企業在世博會期間向游客提供英語服務或多語種服務,酒吧等社會公眾服務場所的廁所免費向游客開放。
“我們正在設計米蘭世博的地圖APP,方便不同觀眾根據不同興趣點進行查詢,方便游客安排行程。”米蘭世博參觀者體驗及展覽設計總監馬特歐·加托(MatteoGatto)向記者介紹:“我知道你們不可能只看世博,還要去羅馬、威尼斯等城市,但是作為設計師,我建議至少要在世博會參觀兩天。”
直飛開通 簽證提速
“我們預計世博會場館能夠迎來2000萬參觀者:其中有800萬來自海外。我們知道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得到全球性運營公司的支持。”2015世博會首席執行官朱塞佩·薩拉(Giuseppe Sala)表示。
順勢之下,意大利航空與阿提哈德航空當選2015米蘭世博會全球官方指定航空公司。作為對世博會的承諾,阿提哈德航空與意大利航空每天將提供近100個往返于米蘭的航班,并通過125個直航航班連接全球866個城市,再通過一站式轉乘銜接其他741個目的地。
就中國而言,從5月1日起,意大利航空公司將開通上海至米蘭的直飛航班。不久之后,重慶和廣東也將開通直航米蘭的航班。
“與阿提哈德航空與意大利航空建立伙伴關系符合我們的目標。從現在開始,直至為期六個月的世博會期間,所有計劃都秉承雙重價值觀:一方面要有助于推廣世博會,另一方面要讓往返米蘭的行程更加方便,從而以最好的方式來歡迎前來意大利參觀世博會的所有觀眾。”杰賽普·薩拉表示。
在簽證方面,意大利在2014年進行改革,將中國公民的簽證簽發時間縮短到最快36小時,大大縮短了簽證時間。
“米蘭世博會期間,我們希望吸引2000萬游客,其中至少100萬為中國游客,為此已在駐華使館成立特別工作組,方便中國公民獲得簽證。”朱塞佩·薩拉稱。
“城中世博”:千場活動陸續登場
對于大多數國外游客而言,去米蘭絕不會僅為世博。為此,米蘭政府組織了名為“城中世博”(Expo in Citta)的活動。
“在世博的6個月時間里,米蘭市區將設計了城中世博的活動,并設計了清晰的日程,使世博游客可以清晰地做出選擇,我們希望世博能夠和米蘭這座城市所能提供的資源整合起來。”米蘭市政府文化議員菲利波·德爾·科爾諾(Filippo Del Corno)先生向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表示。
菲利波·德爾·科爾諾推薦,為支持米蘭世博會,“城中世博”將創建和管理一系列與為期六個月的米蘭世博會密切相關的文化、旅游和商業活動。
其中包括“喬托,意大利:從阿西西到米蘭”、“偉大的母親”、“自然:從古希臘到龐貝的神話和景觀”等藝術展覽,及“鋼琴城市”、9月音樂節、米蘭大教堂廣場免費音樂會、米蘭時裝周特別策劃等項目,還有與世博會主題“給養地球:生命的能源”緊密相關的“農夫集市”活動。
“在世博期間,還有第一次來米蘭展出的世界杰作。比如"圣母"主題展覽。這一展覽將收集從20到21世紀以"圣母"為主體的藝術作品,特別是現代派和后現代派藝術風格中對圣母的詮釋。”菲利波·德爾·科爾諾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