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就要研究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客觀存在的脆弱性,塑造其“韌性”。記者從江蘇相關部門獲悉,日前,第八屆中國名鎮名村論壇在周莊舉行。專家學者再次相聚周莊舫,圍繞“呵護共同家園 留住美好記憶”論壇主題提出真知灼見。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對當前城鎮化發展問題的糾偏,也成為新型城鎮化目標進程中的路徑選擇。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說道。目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外界的諸多“擾動”。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如何讓山美、水清、鄉愁更濃,名鎮、名村需要塑造抗“擾動”的“韌性”。這些“擾動”的種類繁多,同時具有不確定性高、隨機性強、破壞性大等特點。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像城市一樣,也需要面對各種威脅,應對多重危機。不可忽視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疾病傳播,人為恐怖襲擊與經濟衰退等將會給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帶來負面效應。由于不同區域條件的古鎮所面對的風險類型存在很大差異,“一刀切”的風險處理機制不能有效地消解危機。因此需要研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在“不確定擾動”作用下的應對手段,增強它的“韌性”,該“韌性”應被視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思路。
保護完整的古鎮周莊,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和生態環境,多年來,始終堅持“保護與發展并舉”的指導方針,把古鎮保護作為旅游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小橋流水人家”的建筑藝術和江南和諧的居住環境中,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合理利用。
自2008年起,“古鎮保護與發展周莊論壇”開始啟動,已成功舉辦了七屆。據了解,目前全國有歷史文化名鎮252個,歷史文化名村276個。
此次論壇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昆山市人民政府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