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清風徐來,在草原上看星星、月亮,與友人品茗、小酌,甚至暢談文學、人生。在電影中常出現的場景,如今正在內蒙古輝騰錫勒草原上演。
一天前,這片因“早穿皮襖午穿紗,晚上抱住火爐啃西瓜”聞名世界的草原,正式接到了中國氣象學會授予的“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牌匾。作為以草原“避暑”為主題的這張牌匾,亦將徹底改寫草原旅游“吃羊肉、喝大酒,來去皆匆匆”的低端模式。
被外界譽為“空中花園”的輝騰錫勒草原,地處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境內,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典型的溫帶草原,較高的海拔、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清涼宜人、雨水適宜、干濕恰當、體感舒適的獨特氣候條件。
然而,多年來這片“極具特色”的高山濕甸草原,卻未能突破前述“吃羊肉、喝大酒,來去皆匆匆”的旅游模式。尤其是每到旅游旺季時,一批批從京津冀、港澳臺、韓國等地趕來的游客,他們往往是乘興而來,大醉而歸,對草原除了草原歌曲外,幾乎留不下任何印跡。
據烏蘭察布市官方披露,大約是在2013年前后,經專家反復論證,最終確定將輝騰錫勒草原的“屬性”徹底改變,有專家甚至認為輝騰錫勒草原上的這張“草原避暑”名片,將復制美國夏威夷群島、挪威森林、中國北戴河一樣的清涼世界。
2014年10月23日,這樣的“夢想”,最終經中國氣象學會組織有關專家論證“實現”,輝騰錫勒草原正式被授予“烏蘭察布·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稱號,一天前完成授匾儀式。
完成了這一“鳳凰涅磐”式定位后的輝騰錫勒草原,在今年的“旅游旺季”期間,正在漸漸的向“避暑”方面靠攏。
當地輝騰錫勒游牧人家旅游景點負責人李秀芳證實說,在招來游客時,她們花費更大精力,向游客宣傳“避暑”,收效甚好。與往年“來去匆匆”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游客群體顯現出了“度假”的味道。
察右中旗宣傳部副部長張文杰稱,盡管前七月的確切數據還未發布,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在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今年的旅游人數和收入遠超往年,且急匆匆趕路觀景的游客正在慢慢減少,周六日來此“享受清涼”的游客正在增多。
25日晚間,中新社來到這片草原探訪時發現,盡管仍有游客享受著“吃羊肉、喝大酒”,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韓國、香港等地的游客,在怡然自得中享受著“清涼世界”,即便偶有冷風襲來,依舊無怨無悔體驗“受虐”的興奮。
他們在草原上瘋狂追逐、嬉戲,用自拍神器“留影”,用更長的時間欣賞這里的花草,享受“避暑”。夜幕降臨之際,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