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鄉村休閑旅游漸入佳境,從單一的“住農家房、吃農家飯、干農家活”,到如今的“體驗游”、“深度游”,經營模式的轉變推動牡丹江市鄉村旅游發展進一步加快。鄉村休閑旅游,促進農民增收,拉動農民致富。到目前,全市有90多家休閑農業實體,農家樂發展到830家,年接待游客179萬人次,其中星級農家樂88家,從業人員12600人,年收入超3億元,帶動了83000農戶致富。
牡丹江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資源富集且珍稀奇特,農林牧副物產豐富種類繁多,品質精良,生態環境質量優良,景色秀美,湖雪邊紅吃住行游應有盡有。春有山花爛漫,夏有碧水云天,秋有瓜果滿園,冬有雪場雪山,吃有山珍野味特產湖鮮,住有農村土炕村民旅館,游有深山秀水峰谷田園,購有米耳瓜菌參蜜鹿蠶,可稱是風水寶地人間樂園。鄉村旅游“產加銷、吃住行、游購娛、知賞健”一體的農業休閑產業。
為規范鄉村旅游業發展,牡丹江從今年年初以來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活動,將發展鄉村休閑游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該市在全市范圍內評選出了寧安市渤海鎮江西村、海林市橫道鎮七里地村等首批200家鄉村游示范店。這些“示范店”又成為評比美麗鄉村的基礎條件。這些鄉村不斷加強標準化管理,住宿設施、餐飲條件、服務水平、衛生環境等明顯提高,游客駐留時間大幅延長。牡丹江市堅持圍繞特色、“體驗”做文章,深挖鄉村旅游內涵,鄉村游逐漸走出了傳統的遍地開花、“千店一面”的“農家樂”模式。
牡丹江市根據旅游消費者多樣化的要求,進行深化設計。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市場適應能力。在服務對象上,他們針對不同人群,開發各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如針對老年人市場、城市離退休人員開發了休閑療養型產品;針對上班族開發了周末放松度假型產品;針對青少年開發假期體驗型產品;針對兒童開發自然認知型產品等等。在產業開發模式上,采用了集資入股、招商引資、合作開發等模式,著力打造農業生態觀光園區、休閑農莊、游客采摘園、鄉村俱樂部等多層次的產品結構,提升旅游產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