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同事您好!我是北京市假日辦值班人員范紅,北京這邊目前各景區運行比較平穩……”昨日上午,位于北京市旅游委的市假日旅游工作小組值班室里,范紅站在辦公桌前,撥通了天津市假日辦值班室的電話。她身后的大屏幕上,顯示著全市多家主要景區的實時監控畫面。
國慶7天長假,每天給天津市、河北省兩地的假日辦值班室打電話,互相通報當天各自的假日旅游情況,隨時溝通信息,這是假日期間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門啟動的旅游會商機制。
“天津這邊各景區的狀態都比較平穩,秩序非常好。節前我們在天津旅游資訊網上的‘京津冀旅游’欄目下,已經掛出了許多北京國慶旅游的路線推薦,比如歡樂谷《金面王朝》惠民之旅、延慶菊花宴。故宮的限流措施,我們也已經通過各種媒體提前告知天津市民了,建議前往北京的天津游客規劃好自己的行程。”天津市假日辦值班工作人員劉欣梅對著電話這頭的范紅說,“我這邊的情況就是這樣,您看您還有什么需要介紹的么?”
“嗯好的,謝謝您!北京這邊也一切正常,目前還沒接到游客對天津旅游的投訴。那咱們保持聯系,有什么問題隨時電話溝通哈,節日快樂!”范紅放下話筒,開始記錄京津兩地的這次通話。隨后,她又撥通河北假日辦的值班電話。
“早些年大家都是各自為政,三個地方也沒什么交流,建立起這樣一個溝通機制以后,有什么情況大家第一時間配合幫助,比發函蓋章請示領導的老‘規矩’強多了。”范紅說。
事實上,不同地區之間在假期加強區域合作,從2011年起就已有慣例。每年黃金周前,北京市假日辦都會牽頭組織,與相關省份共同召開假日旅游區域合作聯席會議。這次京津冀的三地旅游會商機制,只不過在地區合作上更有針對性,最終目標,就是打造京津冀三地的“大旅游”。
“開展三地旅游會商,首先是要保障假日旅游安全。京津冀三地地理上緊密相連,現在交通又這么發達,因此往返三地的游客非常多。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我們三方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處理。”北京市旅游委安全應急處處長王軍說。
他還提到2011年10月1日發生的京津塘高速追尾事故。“當時那輛旅游大巴是北京出發的,但事故發生在天津境內,車上還載有19名德國旅客。天津那邊接到通知以后,馬上跟我們聯系,他們先在前方處理現場,我們趕緊聯系旅行社、德國駐華使館。后來我們還把傷者從天津的醫院轉到北京積水潭醫院。”王軍回憶,那次事故之所以能及時妥善處理,兩地的應急聯動機制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除了安全保障,三地旅游會商也是加強京津冀旅游業區域合作、打造“大旅游”的一條新舉措。“我們每天會通報對對方旅游的投訴情況,并且及時處理,從而逐漸建立起一個貫通三地的旅游監督平臺。還有對假期出現擁堵的地段進行提示,盡量緩解交通擁堵,對游客去向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王軍說。
“未來我們希望這種三地旅游會商能夠成為一種常態,我們可以互相推薦對方的旅游精品線路、增開旅游直通車、互設景區指示牌……讓京津冀三地的旅游,真正聯結到一起,實現協同發展。”河北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協同發展旅游業,京津冀已經在路上。今年9月,京津冀三地宣布將打破區劃壁壘,聯手推廣種植優良景觀作物新品種,形成五大農田景觀片區。今后,京津冀山水相連但景觀規劃不統一的“斷片”問題將得到改善。北京市旅游委、天津市旅游局、河北省旅游局還共同舉辦了首屆京津冀紅色旅游聯展,三地聯合推出的10條紅色旅游路線,成為這個長假期間的熱門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