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21日訊 近日,作為2015國際海島旅游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國際休閑度假目的地創新發展論壇同期也在舟山市普陀區舉行。此次論壇以“文化創意引領新時代”主題,中國旅游業界資深專家、學者、景區負責人齊聚舟山,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內涵,激發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品牌創意,意圖謀劃全新旅游度假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參與體驗。
數據顯示,全世界40個大知名旅游目的地中,有37個是沿海國家或地區,這37個國家的旅游總收入占全球旅游總收入的81%。海洋旅游和海島旅游的發展,已經成為激活海洋經濟潛力的強勁驅動力。
一、在中國,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旅游消費集中釋放、居民出游熱情活躍。統計結果顯示,全國共接待游客5.26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213億元。中國游客出行呈現出了多樣化,城市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非常受歡迎。
此間,消費者不僅關注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對有新意、有文化內涵的資源也表現出了更強的需求,這將促使更多的旅游目的地強化創新創意、升服務、改進細節,創造出旅游景區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打造100個浙江特色小鎮,將以特色產業為支撐,發展文化旅游,打造主客共享,宜居宜業的空間。與此同時,寧波東錢湖、湖州太湖、蕭山湘湖已經成為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社會的發展不斷推動著人們旅游度假的需求釋放,生活的品位不斷提高,要求旅游度假的品質與之相匹配。而任何一個旅游度假目的地,如果不能在文化、設計上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創意,都將無法獲得本質的升華。”蝸牛(北京)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景區運營專家徐挺認為,旅游業“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將帶動一大批相關產業發展,新時代的旅游發展需要技術的智慧,更需要文化的內涵。
對此,國際旅游學會CEO Alastair M. Morrison也指出,無論是旅游局還是景區管理者,應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擁有更多的創新思考方式,擴大產品范圍,提升價值、拓寬市場和營銷渠道,培養合作伙伴并加強游客的參與感。
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在觀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商務旅游轉變的過程當中,單單依靠門票經濟的景區管理模式,已經不太適應整個度假目的地的發展。
北京大學旅游規劃與研究中心主任吳必虎提出來“利用創新和活化促使無景區目的地騰飛”的概念,他表示,未來的度假休閑目的地將會是“不依賴傳統的景區,崇尚到處都是滯留點,注重旅游體驗,打破門票經濟,強調開放式的經營方式”。
吳必虎強調,中國的旅游規劃應主動適應市場,強調創新,更需要利用創意設計來彌補資源、區位的不足,以此幫助景區深度挖掘特色資源,將特色文化元素、藝術元素結合起來,打造有創意的景區、度假區、鄉村、景區。甚至將歷史文化元素和人文生活的具象化與現代結合起來,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節會。
二、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議題之一,海洋度假休閑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海洋度假、海島度假對于國人來說是“舶來品”,但近年來,海洋度假的需求卻非常旺盛。
復旦大學旅游學系副教授沈涵表示,在打造海島目的地的過程中,文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海島旅游之所以能夠形成獨特魅力的關鍵,更是海島旅游發展的靈魂。
位于舟山市西南角的朱家尖,與普陀山一水相隔,是進出普陀山的必經之路,也是長三角地區為數不多擁有豐富濱海資源的地方。10平方公里的區域面積、30多公里的海岸線、18公里的環島旅游大道,集聚了陽光、海浪、沙灘、礁石、峭壁、漁村、千島海景等一系列濱海休閑度假的優質資源,大青山國家公園是朱家尖少數能夠俯瞰“十里金沙”和千島風光的美麗和壯觀的地方。2014年,舟山旅游人次達到了3400萬,旅游收入更是超過了338億元。
“國內游日趨個性化,對于游客來說,風景和產品不僅要能入景,還要能夠留下記憶。” 朱家尖風景旅游管委會主任王旭光表示,“大青山將打造成一個擁有多種產品體驗的休閑營地,挖掘傳統的生活美學,形成新的文化空間,通過休閑旅游行為,讓旅游者通過旅游,不僅僅收獲美景。”
中國旅游改革咨詢委員會委員孫小榮表示,目前我國海洋海島的度假與國際上依然存在差距,只有意識到差距才能夠更好地發展。打造國際海島休閑度假目的地應當首先注重主題性,建議舟山群島一千多個島每個都設置一個主題,并設置和演繹不同的故事。
三、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網絡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信號,其中就包括中國的旅游業。旅游業不是單一產業,事實上,涉及了眾多如酒店、交通、娛樂、購物等產業,因此“互聯網+”的策略對于旅游業來說便顯得尤為重要。
前德國國家旅游局駐中國首席代表Oliver Sedlinger親身經歷了互聯網影響下的中國旅游業所產生的變化。他說:“2000年我來到中國的時候,很少有公司有中國的網站。現在,大多數海外公司都有中文網站,而且隨著互聯網旅游的發展,我們還可以通過微博、視頻網站,甚至二維碼來推廣產品和服務。”
除了海外旅業人士深受“互聯網+”的影響之外,中國很多具有創新創意精神的公司,則抓住商機,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更好、更直觀的度假目的地的資源推薦給游客。
蝸牛景區管理公司徐挺表示,他的公司計劃推出一款名為“蝸牛地理環境數據標”的“互聯網+”的旅游產品,它可以讓旅游者在戶外旅行過程中,確定坐標、海拔,還有PM50即時性的統計,并加入互聯網功能,隨時進行分享。
北京巔峰智業旅游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劉鋒說:“在互聯網+的前提下,與旅游的結合更多的形式是通過跨界。如旅游演出,傳統的旅游演出只是歌舞表演,但是現在的歌舞表演可能是一場秀,可能是聲光電多媒體呈現方式很多的,是文化+旅游+科技方式的組合。在今后的旅游目的地中,利用高科技、多媒體新的手段所呈現的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多。”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認為,互聯網的方式其實可以給旅游目的地再創造一些新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互聯網的方式,更好的把美好的記憶留下來,把優質的體驗與他人分享。
而北京大學旅游規劃與研究中心主任吳必虎則認為,“互聯網+”可以促進目的地無景區化發展,它可以倒逼改革深化,推動政府簡政放權;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創新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整合并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惠及民生,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創新;實現大眾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催生創客經濟,推動產業生態共贏;推動共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使用和社會運營效率。
2015國際海島旅游大會由國際旅游學會、浙江省旅游局、舟山市人民政府等主辦,舟山市旅游委員會、普陀區人民政府等承辦。活動分為“2015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評選”活動、“2015尋找最具文化創意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國記者采風行”、“景區沙龍”、“首屆蝸牛教育發展基金評選及頒獎”、“2015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創新發展論壇”等多個環節,共有200多家旅游城市、景區、度假區、鄉村、小鎮參與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