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朱明俊報道)2015年秋天,巴楚縣阿納庫勒鄉農民著實依托旅游業賺了一把。阿拉格爾恰克村農民賽買提·阿巴拜克依靠家門前的胡楊紅海旅游景區,賣自家種的甜瓜,每天最多能賺1000元。僅10月份,賽買提就賺了兩萬多元,他高興地說,這個秋天在旅游景區賺的錢比在地里干一年活都賺得多,這都是縣里發展旅游產業帶給我們的好處。
巴楚縣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北邊緣,是葉爾羌河、喀什河、蓋孜河的交匯之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也是南疆著名的交通要塞“三岔口”所在地。這里有歷史悠久的唐王城、古老滄桑的古烽燧遺址、神話色彩濃厚的馬蹄山等歷史文化遺跡,還有粗獷豪放的刀郎歌舞文化和地域特色濃郁的民俗風情,對游客都極具吸引力。另外,豐富的胡楊資源為巴楚贏得了“胡楊之都”美譽,巴楚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集“水鄉胡楊”“大漠胡楊”于一體的316萬畝原始野生胡楊林,是名副其實的“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
巴楚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韓楚柏介紹說,巴楚縣近幾年來充分依托絲路古道驛站特殊的人文地理優勢,深度挖掘和宣傳特色絲路文化,先后投資3億多元興建新疆巴楚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同時在古喀什河兩岸二十多公里打造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國家4A級胡楊紅海景區。通過挖掘歷史,沿著古喀什河打造出了一條“絲路之驛”歷史文化長廊,讓絲路驛站重現往日商賈云集、摩肩接踵、貨物琳瑯之盛景。
巴楚史稱“尉頭國”。家住在景區附近的阿納庫勒鄉農民裝扮成“尉頭國”居民,在巴扎上為游客展示和銷售巴楚的農副產品,演繹著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個場景,成為許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關注的焦點。他們在給游客帶來別樣風情的同時,每個月也都有不菲的收入。
胡楊紅海景區內的角斗場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之一,巴楚縣農民精湛的叼羊賽馬比賽每天都吸引大批游客駐足。農民卡迪爾古麗·穆合塔爾在這里擺攤賣自己做的涼粉。她對記者說:沒想到僅僅三天,賣涼粉連本帶利收入3850元,政府為我們農民創造了這么好的機會,我們一定能賺到更多的錢!
據了解,僅今年10月的絲路之驛文化旅游節期間,胡楊紅海景區一個星期接待游客11萬人次。景區內有113戶農民參與到了景區餐飲服務,間接帶動了當地3000人就業。巴楚縣旅游局局長吳松青說,隨著巴楚胡楊紅海景區的不斷完善,游客的逐年增多,將會吸引更多的當地農民在這里創業、就業,胡楊紅海景區也將成為促進巴楚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之地。